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一共包含6个堆点,其中H28、H29、F5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L3堆点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F1堆点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L1堆点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以上六个堆点于2020年6月之前完成工程竣工验收。本项目通过采取风险管控的方式,阻止和控制6个遗留固体废物堆点中的污染物释放进入环境,解决了6个堆点及其周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二、主要工艺及技术简介
本项目采用的原位/异位阻隔封闭技术,在污染区域顶部覆盖隔离层,四周建设截流沟,将污染区域四周及顶部完全与周围隔离,阻断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途径,避免污染物进一步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垂直阻隔+覆盖阻隔系统+地表径流截流或覆盖阻隔系统+地表径流截流的阻隔工艺分别对6个遗留固废堆点进行风险管控,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土壤表层生态构建方法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模式,按照土壤作用类型对土壤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土壤表层建设,分别对土壤及地下水进行污染情况监测,以实现对污染风险的精准防控。该工艺施工周期短,于周边施工环境的影响较小,设计灵活。
图1 风险管控示意图
(二) 关键技术或设计特征
1、项目使用了多种复合阻隔风险管控技术,将固体废弃物堆体分为基坑型、山峰型与平原型固体废弃物堆体,同时根据堆体坡度、土壤岩性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选取高效、低成本的阻隔材料实现风险管控。
2、针对不同的堆体坡度,覆盖阻隔系统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阻隔材料,堆体坡度较陡时,使用覆盖阻隔系统使用GCL膨润土垫工艺,可以有效减缓堆体滑坡现象,保证堆体稳定性。堆体坡度平稳时,采用HDPE复合土工膜作为覆盖膜系统。
3、建立了一种对土壤表层生态构建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模式,多维度地管控环境风险,按照土壤作用类型对土壤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土壤表层建设,分别对土壤及地下水进行污染情况监测,及时对污染风险进行管控,能够尽早杜绝土壤及水质的污染,节约人力。
本工艺具备以下四大优势:(1)覆盖阻隔密实性好,覆盖阻隔材料相当于100倍的30cm厚度粘土的密实度,具有很强的自保水性能;(2)具有永久的防水性能;(3)性能价格比高;(4)施工简便、工期短,容易维修。
图2 污染管控框架图示例
三、案例效果
一是在污染物控制方面,项目堆点周边地下水pH、铜、镍、铅、镉、砷、汞、六价铬等特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目标性稳定。
二是环境风险方面,管控遗留固废总面积约36,718.7 m2,固废总量约192,659.26 m3,污染土壤约11,371.45 m3,避免了周围土壤、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进一步受到污染,降低了环境风险,使遗留固废污染源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三是社会、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实施后,共处置遗留固废堆存量约192,659.26 m3,新增绿化面积约44,360 m2,恢复了场地的生态功能,全面提升了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当地林、农业协调发展。
四是成本节约方面,本项目采用了阻隔封闭技术,节省了修复成本,施工简便、工期短,容易维修。
四、申报单位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