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概述:根据调蓄性水库水位变化快、水量不稳定的特点,通过“雨污截流、渗滤式堤岸、功能性边坡、抗旱耐涝水/陆生植物培育、功能性生态屏障”等技术建设库边带生态屏障,实现污染物的末端净化和植被生长保持。
(2)技术优势:形成了针对城市调蓄性水库面源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的成套技术体系。 针对雨水收集、氮磷快速去除的难题,开发了初期雨水快速收集过滤、高效除氨氮的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的综合工艺。 形成适合城市调蓄型水体的水陆多元生态系统,提高了堤岸的稳定性。
(3)适用范围:水生态修复技术
(4)技术详情:城市调蓄型水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利调蓄、调度、水源保障、配给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用水途径和水量的不确定性,调蓄性水库具有水位变化快,水量不稳定,水质难以保障等问题。因此,控制调蓄型水库的面源污染、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构建生态屏障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本项成套技术基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净化”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控制思路,一是通过雨污截流、分散收集、快速净化等技术,实现雨污的源头减量。二是通过渗滤式堤岸、功能性边坡等技术实现过程控制。三是通过抗旱耐涝水/陆生植物培育、功能性生态屏障、水陆多元生态构建等建设过渡带和生态屏障,实现污染物的末端净化和植被生长保持。
(一)创新内容1
形成了针对城市调蓄性水库面源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的成套技术体系。提出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净化”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控制思路。设计三个方面共计3项核心技术。对指导从污染源控制到水体修复及水质保障的环境综合保障治理整体解决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内容2
针对雨水收集、氮磷快速去除的难题,开发了初期雨水快速收集过滤、高效除氨氮的人工合成沸石和除磷复合材料的综合工艺,解决了初期雨水量大势急、污染负荷高、悬浮物多等难题。该项工艺适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成本低。
(三)创新成果3
针对雨水径流,分散式污染等,开发渗滤式堤岸、功能性边坡等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功能性滤料开发、砾石过滤渠设计渗滤式堤岸设计、中空生态砖护岸和防冲刷技术,实现初期雨水冲刷带来的垃圾进入,阻隔了污染物的进入,提高了堤岸的稳定性。
(四)创新成果4
通过引种驯化筛选出一批防涝抗旱水陆两生植株,结合自然生物群落发展演替规律,在消落带上建设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集污染阻隔、削减流量、兼顾景观的功能性生态屏障,再结合增殖放流等方式,形成适合城市调蓄型水体的水陆多元生态系统。该项成果提升景观、改善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质长效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