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年。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为主线,大力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持续完善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与效率,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支撑。
《白皮书》梳理解读了
2023年国家和上海
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举措,
总结分析了本市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
数据动态、典型案例、热点专题
和2024年发展规划,
追踪研究了国际技术转移的特色模式。
2023年
国家出台一系列
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文件
01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行动方案》从三个方面对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作出具体部署:
02
202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突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科技成果的产生与汇聚、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重点环节,以实现“有成果、转得好、持续转”为目的,部署了3大重点任务。
03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2023年第7号令)。《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产业组成,“知识产权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首次作为鼓励类产业被列入。
04
2023年12月,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在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转移活动过程中,从技术交易合同角度充分了解合作对方主体的身份情况、技术所涉及的限制、禁止情况,并依法依规办理技术出口许可证书。
2023年
上海持续完善
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体系
01
2023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聚焦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的重点环节,提升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能级,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以关键点的突破引领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02
2023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佳首选城市。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五大重点任务:
03
2023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旨在强化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行动方案》提出四项主要任务:
04
2023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发挥股权投资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若干措施》将通过完善体系、搭建平台、制订奖励政策, 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
05
2023年1月,市科委、市教委等七部门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着力点,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质量成果转化、前瞻新兴产业引领、高品质生态打造,将“大零号湾”打造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策源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
《建设方案》提出“3+3+5”的重点任务举措:
06
2023年4月,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等部门印发《上海市吸引集聚企业研发机构 推进研发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研发产业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推动研发、转化、制造、服务和结算等功能在沪整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发产业化高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07
为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模式,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3年7月,市科委、市教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配套发布《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指引》和《上海市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操作指引》。
08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我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承担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公共职能,市科委、市财政局于2023年10月印发《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与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09
2023年11月,市科委、市税务局联合印发《上海市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合同登记操作指引(试行)》,旨在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强化基础研究发展,更好地落实《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等文件精神。
一、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按期交卷
01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结束
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6家高校院所被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截止2023年10月试点结束,试点单位实施675项成果赋权,涉及转化金额10.66亿元,探索了事中赋权、事前赋权等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02
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
试点完成
2021年9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被确定为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截止2023年9月,试点高校完成试点任务,从管理机制、人才聘用、投资运营、孵化平台、专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03
科技成果市场化
评价机制改革试点初步探索
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承担“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任务。截止2023年7月底,上海技术交易所通过建立配套试点、加强外部协调、优化组织保障,初步探索了“1356”的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
二、
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探索稳步推进
01
市科委牵头推进
成果转化创新改革
2023年7月,市科委、市教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配套《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指引》《上海市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操作指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02
事业单位
优化成果转化人才评价机制
2023年,在沪科研事业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股权激励、科技奖励、职称晋升、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部分单位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年度考核和职称评价体系,打通了成果转化职务晋升通道。
03
高校加速赋能大学科技园
创新创业活动
2023年,在沪高校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抓手,坚持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通过孵化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带动高校周边高新园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三、
医疗卫生机构优化成果转化机制
01
瑞金医院组建服务中心
开展专业化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积极参与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以“打造研发生态圈、桥接自有产业园”为特色,组建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推出多项举措促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大成效。
02
海军军医大学
深化医疗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海军军医大学医疗创新概念验证中心面向大学附属的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着重在“最先一公里”下功夫,探索总结了“医为工导、工为医用,以医为主,工不可没”医工交叉准则,提供概念验证和技术转移服务。
03
公卫中心
分类建立成果转化奖酬分配制度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设立成果转化专职机构、开展成果转化示范机构建设基础上,深化奖励激励改革,结合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岗位身份和研发经费来源,对成果转化项目分类施策,实施差异化激励措施。
四、
大企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
01
核工院打造核电产业
科技成果转化运营体系
上海核工院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核电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基础上,推进专利分级分类,确立成果定价模型,建立专利池运作机制,开展科技成果投资探索。
02
宝藤生物推动医学成果
快速转化和示范应用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科技成果早期发现、概念验证和技术转移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打造“研究院+CDMO平台+孵化器+基金”四位一体服务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临床示范应用。
03
华润国邦构建
医疗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
华润国邦(上海)医药有限公司强化上海国际医学成果转化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市场化技术合作匹配对接服务、概念验证服务、市场化投融资及市场准入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医疗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
五、
功能平台完善技术要素体市场化体系
01
技交所瞄准
细分产业打造行业交易专板
2023年,上海技术交易所瞄准具有广泛转化潜力产业,满足垂直细分赛道需求,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交易专板,形成平台化、体系化、专业化运营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02
东部中心
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提高技术转移行业能级,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2023年,通过在行业技术、数字化、技术转移网络建设等方面发力,服务于概念验证、供需对接赋能、重点区域服务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
六、
服务机构开拓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
01
科发中心
推进事业型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是具有集聚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源能力、服务高校成果转移转化事业型的技术转移机构。科发中心积极开展“全程服务科学家”的成果转化模式创新,推进事业型服务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02
知耕服务平台
打造“四位一体”农业技术转化生态
茄子(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打造“知耕(TechCube)创新服务平台”,深度布局生物育种、生物基新材料等创新方向,通过智库、圈子、孵化及投资打造“四位一体”的转化生态,赋能现代农业技术的商业化。
03
法律服务机构
开拓成果转化合规保障赛道
上海拥有从事公司、证券、投资、知识产权等细分领域较大规模的执业律师资源。随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数百名专业律师逐渐开辟了科技成果转化合规保障业务赛道,成为“法律服务类技术经理人”。
七、
各区持续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